RUM 霍炬直播文字整理版 06/25
Last updated
Last updated
直播主讲:霍炬 | 精校整理:黄先生(Mixin ID: 1092491)| 修订:刘娟娟
1、2021/06/25 直播免费回放:添加 Rum System News Mixin ID: 7000104014。
2、数字代表第几条语音。由于口语存在大量的“那”、“这个”,“呃”,“就是”之类的助词,文字整理时稍作精简,其余尽量和口语一致。
以下是分享的正文。
1、
大家好。欢迎来参加这次直播。
我知道,大家可能有很多问题,我也看到了很多之前留言提到的问题。比如说:
PRS 跟 RUM 到底是什么关系,
RUM 到底是做什么的,
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看到了这些问题。我今天准备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应该涵盖了大部分之前提出的问题。 那我们就先讲来看,然后如果有问题的话,之后我们再有一个问答环节。
今天的分享可能需要花的时间多一点。 因为整个的过程,我希望把这个背景跟大家介绍清楚,可能里面要讲很多其它的事情。 希望大家稍微耐心听一下,最后肯定能解答这些问题。
2、
我要分享的第一张图,是这个。 关于 RUM 的整个系统的、整个架构是什么样的。
这里面可能很多名词看起来很奇怪。 比如昨天我发过这张图,在 RUM 中文群(Mixin ID: 7000100109)里面,已经有同学在问,说这个 Gossip Network 八卦网络(是什么)。
Gossip Network 翻译成八卦网络还是十分形象的。
大家可以先看一下,下面我一步一步的来介绍里面都是什么。
3、
我相信群里面很多朋友都是以前 PRS 社区的用户,大家也知道 PRS 要做什么。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以前 PRS 白皮书里面有一个部分叫做 P2P 存储,后来在周报里面它经常出现叫做存储侧链。
为什么需要做一个特别强调存储的东西呢?
因为之前所有的产品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需要依赖于一个中心的服务器。
你首先需要知道一些服务器的运维,才能架设起一个应用来。 这个限制就导致了很多应用的局限性非常大。 它做不到用户打开一个工具马上就可以用,它总是需要有服务器、跟客户端去做交互的。 很多服务就很难去被个人这么用下去。
下面我会有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这个东西。 大家现在就姑且听一下。
我们现在互联网大部分东西都是客户端/服务器这个架构,比如说你去打开微信,实际上后面有一个服务器,替你去存储和提供服务。
4、
这种中心化的架构,它就天生的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我发的内容到底属于谁。
这其实不是一个中文的问题,这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
我今天讲的整个 RUM 面对的这个问题,也不是特指某一个国家的,这是一个全世界共有的问题,可能甚至现在在美国这个问题居然变得比中国严重得多。 下面我也会讲到为什么它严重的多。
我分享的第一张图,就是关于内容的归属权(ownership)和它的授权(License)的问题。
PRS 其实以前做了很多这方面的事,就是希望在内容一产生,就给它确定一个唯一标识,然后针对这个唯一标识,去产生它的许可证和授权,然后人们就可以去付费啊、分享啊、去使用它。
但是归根结底我们绕不过这一个问题,就是:你在一个平台上发的内容属于谁。
5、
所以这个问题呢,—— 我刚才说了,全世界人都在问。 英文用户问的通常是说,谁拥有我在社交媒体上发的内容? 那中文呢可能更针对一点,大家就会问,朋友圈发的内容属于谁? 如果你查看这几年的新闻,中文、英文都有这样的问题。 大家都在探讨,在法律上这个东西属于谁。
其实最早的时候,这份许可证,叫 Terms of Service。 你要注册一个账号的时候,你首先需要同意一个许可证,但是许可证一般大家都不看了。
前几年这个许可证更苛刻,它写的是,授予这个服务方、全球范围内的、永久有效的、不可撤回的、权利。
后来,这个东西遭到了很多反感。 如果有人记得的话,其实是在知乎曾经闹出过一次大麻烦。 在知乎刚创业的时候,大家就狂骂它,说这个内容凭什么就变成不可撤回的属于你?
这些年,所有公司都改变了一个策略,这个新策略是这样的……
6、
这个新策略是说,它明确地说,内容的归属权是用户,—— 你这个东西是你创造的,当然属于你。
但是!你要授予这个服务方一个使用它的权利,等于/相当于你把这个东西借给了服务方。 这个借期有多长呢,其实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有多长,也是一个长期的授权。
服务方借走这个东西之后,就用它可以去干任何事,去赚钱、去分析、甚至转卖给第三方,这都是可以的。
然后更夸张的是,你作为用户,你作为一个内容的创造者,这个东西你想说我自己去把它再授权给另外一方 —— 只靠你自己,这个恐怕还不行。
比如说,你想授权一个人,去把你朋友圈的内容都抓下来,这个事是光靠你自己授权不行的,你要跟腾讯商量,不然的话,去替你抓内容的这一家实际上是违法的,腾讯可以去告它。
“抓”,内容抓取,如果服务方不主动提供内容打包下载,常用的技术手段为爬虫。
7、
这个问题,在美国是一样的。
你把腾讯换成 Facebook 就可以理解大家的处境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说,我们今天在互联网上创造的内容,几乎百分之百地、不完全属于我,—— 它不是不完全属于我,就是用它去分析和赚钱的这个权利,不完全属于我。
这个东西就造成了很多困难。 包括你想在上面去构建这些基于内容分发的这些系统、去为它做合约、去为它创造新的使用模式都非常困难。 因为所有这些平台都有一个它现有的使用模式,它已经给你确定好了。
大家就问了,如何才能把我给它们的这份、借给它们用的、许可证撤回呢?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你账号删掉。
也就是说,你想用它的服务,就必须接受这个条件,而且你没办法在用它(指平台,比如朋友圈、Facebook)服务的时候去撤回它(指许可证),必须只有删掉你账号的时候、删掉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后,这个权限(指内容使用的授权)才消失,回到你手里。
8、
但它尽管回到你手里了,你仍然没有办法使用它,因为在互联网上,你没有地方去存它了。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在强调说,需要一个 P2P 的存储侧链的原因。 用户个人需要有一个能存储它的地方,并且这个内容可以被其它用户看到。 它必须要有一个能脱离这样的服务商的机会。 然后你才能去把内容的这个权限和所有权重新拿回来。 然后才能去为它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9、
你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发内容,实际上是被这些服务商盈利的。
这个利润有多大呢? 我们可以看到 Facebook 这些年股价的增长。 从 2012 年开始,这个股价实际上已经翻了几十倍了吧,甚至可能 —— 最早的用户应该有十几块钱买的,就几十倍、上百倍。
这些利润,实际上就是来源于用户发的内容而产生的数据,以及用户在上面活跃的行为产生的数据,—— 它(指数据)越来越值钱了。
那它(指平台,比如 Facebook)付出的成本是什么呢? 只有服务器的成本。 但是随着这个时间的发展,从 2010 年到现在,这 10 年过来之后,实际上整个的技术成本、存储成本、带宽成本所有这些东西都在持续下降。 但是用户创造的内容本身,在越来越值钱。
这就产生一个矛盾,就是用户的付出和自己的所得实际上是不成比例的。
10、
当然了,盈利是一方面了。 如果仅仅是说付出跟盈利不成比例,这可能很多人也就算了,并不在意自己的数据被平台拿去赚钱。
但是,问题是它的商业模式。 它这种基于广告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限制了用户去产生其它的盈利方式、去产生其它的应用方式,它实际上限制了用户的下一步去盈利的可能。
所以,我们一直有一个词叫,有墙的花园。
为什么它要创造这个有墙的花园,去把大家圈在里面呢?
是因为,所有今天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基本上都是基于这套卖数据、换广告的这个模式而产生的。 它必须去做的就是限制用户的选择权,这样才能获得利润。
11、
讲到这儿,可能很多朋友奇怪,你为什么讲这些哈,听起来跟我们以前讲的这些事关系都不大,甚至跟区块链关系也不大。 这个大家不要着急,因为它还是我们现在谈的这些跟区块链有关的事情的基础。 我们必须知道这个互联网世界,现在是什么样的、产生了哪些问题,下面才会有它的解决方案。
下一个问题我要讲的是,服务中立性(Service Neutrality)的问题。
什么叫服务中立性?
我们本来的预期是,一个互联网服务,它应该是中立的。
在最早八九十年代的时候 —— 互联网产生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是以协议为基础的。 像今天还残存的、这样的系统就是电子邮件。 你可能不需要使用任何一家专有的邮件去跟朋友通信。 比如说你用网易的邮箱、他用 gmail,你们俩之间仍然可以通信,你甚至可以自己建一个邮件服务器,还是可以发邮件给所有人。
12、
这样的产品就叫服务中立产品。 它没办法把用户限制在一个地方。
其实基于邮件就可以产生很多新的商业模式。 像这几年又开始流行的这个 Newsletter(邮件订阅)。 给用户去发邮件订阅。付钱订阅就有很多新的模式,
如果服务不中立呢?它就会产生很多冲突。
比如说我们最常见的,可能就是微信跟淘宝这个冲突。 你想在微信里面发一个淘宝链接,发不出去,而且你也点不了。 最后淘宝想一个办法吧,就是那个叫淘口令,发一串好像火星文一样的东西,你拿它去贴到淘宝的 app 里面,它再解析出来。 但是就算这个,它也受到了很多干扰。 这些都是服务不中立产生的问题。
大家预期微信是一个聊天服务。 聊天服务,我应该可以发任何东西,—— 只要法律允许,我就应该可以发。 但现实生活中,它不是这样的,它受到很多利益跟竞争的冲突,所以它不是中立的。
13、
服务中立性的问题,在英文世界的体现,就是 Twitter 与 Instagram 的冲突。
你去发一个 Instagram 的链接到你 Twitter 的 timeline 上,你发现这个图没有预览。 你只能去点击它,然后通过一个跳转,才能到 Instagram 打开这个页面。
当然这个比刚才说的淘口令的还稍微好一点,至少你还可以点,它只是看起来不方便,没有预览了。
还有很多这样的冲突。 比如说苹果 Apple 和 Spotify 跟 Epic Games,这里有很多的关于收费、跟软件安装、和分发渠道这样的冲突。
所有这些问题,指向的都是背后这个问题,就是服务是不中立的。
我们今天在区块链这个世界里面,大家其实体验更明确。 就是很多关于区块链的东西,在传统的社交平台上,都没法去正常的推广。
14、
最近几天,我们看到的一个例子,就是微博上,币圈的一些 KOL 被销号了。
他们在微博上的行为,其实没有违法。 因为现在,即使中国有很多政策,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交易和高能耗的挖矿,这是有明确的针对对象的,并不是说你持有虚拟币就违法,或者你讨论虚拟币就违法。 实际上大部分被炸号的 KOL 本身没有什么违法行为,它只是分享信息嘛,它讨论区块链技术,这个不违法。
但是为什么它被炸号呢?
因为新浪有自己的考虑,—— 所有的服务商都有自己的考虑。 对它来说,任何有可能存在风险的东西,相对于它那个巨大的生意来说,你这一个个人账号,你可能会带来风险,这个对它来说不划算,所以它不在乎,就大批的把这些账号封掉,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
15、
这些年,这种事情已经发生的比原来的多了。大家甚至已经不再奇怪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了。
比如说美国大选之前,从 Twitter 到 Facebook ,封掉了一大堆账号。 这些账号其实也没有违法,只是……就算它传了假新闻,它说了一些比较夸张的话,但实际上它没有违法。 但这些服务商,面对这样的社会压力,它能做的就是封账号。
后来这个新冠疫情开始之后,甚至一度在 Facebook 上,你只要提到这个 COVID19 ,你提到这个词账号就被封。 这些都是很奇怪的。这都是十年前不可想象的事。 但今天全世界各地都在发生了。
16、
这条语音没声音
17、
关于服务中立性的问题,我们还可以有很多例子。 尤其在支付这方面。因为区块链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
还有一个例子是 P 站,这大家都很知道著名的 P 站。P 站的服务是色情,但色情在加拿大是完全合法的。 这些年 P 站遇到的问题,就是它遇到了很多社会抗议,这个抗议导致的结果是,没有办法去封杀它,—— 因为它完全是一个合法的服务,而且它也按照法律标准去做了一系列的预防跟处理措施。 但是他们能做的方式是从传统的支付渠道去封杀它。 因为主要支付就是这三家,万事达、visa 和 PayPal。 这三家现在都已经不给它提供服务了。这时候 P 站怎么办呢? 它就变成了只收比特币。
18、
刚才那条没声音,我重新说一遍。
刚才那条说的就是,我们区块链的产生,本来就是为了解决服务中立性的问题的,只不过是精力主要集中在跟货币和金融方面的中立性问题。
这些年我们区块链的应用其实已经变多了,大家已经发现很多的支付中立性的问题,如果你不去碰法币的话,只用数字货币支付,其实已经算解决了。 但是它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去帮助人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最近发生的一个例子很有意思,一个黑客勒索美国的石油管道的供应商,用比特币勒索,但是很快,他拿到比特币之后,FBI 就抄了他的服务器、拿走了他的私钥、把所有的他勒索到的比特币没收了。 所以加密货币解决的实际上是服务中立性的问题,而不是违法的问题。
19、
解决了支付的服务中立性这些问题之后,还有很多其它的问题没解决。 比如说,云的中立性。
云的中立性,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关注的点。
因为在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有一家公司叫拍乐,它是川普的支持者,在美国就很遭恨了,因为大部分人是不喜欢他的。 那结果呢,它是怎么消失的呢? 它是被亚马逊从自己的云服务的供应商里面踢出去了,不允许它再使用亚马逊的云,这家公司很快做不下去了。
虽然大多数人不喜欢它,但这马上激起了一个很大的争议,就是亚马逊到底有没有权力去做这件事。 本来人们认为你是一家中立的、云服务的提供商,你不应该去涉入内容是什么,只要这内容是合法的,你不应该去动的。 但实际上发生的结果是亚马逊就是可以把它踢出去。
20、
所以这件事发生之后,哪怕是反对拍乐、反对川普的这部分美国人也很惊讶,觉得亚马逊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
我们现在只剩下了三家云服务商——主要的云服务商。 这三家如果都不喜欢你,或者跟你的商业上有竞争,这时候这个服务还能不能进行下去? 这个答案是未知的,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可能进行不下去。
这样的服务还有很多。 比如 CloudFlare 或者 Fastly ,这两个是提供 CDN 的,其实已经是现在互联网上最大的两个流量入口了。
另外再下面,更重要的是域名注册。 这件事在美国也发生过,就是 gap —— 那是另外一个去中心的社交网络。 它的域名一直很难注册。 所有大的域名注册服务商都不给它提供服务,最后它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服务商,这个服务商也是冒着风险去给它提供服务,有可能有一天这个服务商自己也做不下去了。
21、
所有这样的问题一件一件地产生,其实都给了人们一个警示,就是: 我们在前面的这些年里,不停地把服务往中心化推, 比如说所有人都去用 Facebook,所有创业公司都去用亚马逊的云,所有人都去用这几家支付服务商,…… 人们就开始在这些年越来越怀疑说,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
中心化确实是快,也节约成本,但这个成本的节约所带来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 这就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热点。 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可以谈这件事。
其实在几年前我们去谈想做一个去中心的社交网络的时候,—— 一直有人尝试,但是一直没有人成功,因为它确实有很多实际的问题难以解决,而且它相对于中心服务商来说,可能确实损失了效率。
22、
我说了这么多这些服务中立性的问题,大家可能会有另外一个疑问,就是说:人们到底对这件事有多重视,有多少人已经觉得难以接受了?
我这有一个去年的调查。大家可以看到, 这个是美国的调查,美国人民对几大科技公司的不信任程度,是这么排行的。 蓝色的部分是表示信任的比例,红色的部分是表示不信任的比例。
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服务商,像亚马逊居然还是最好的一个,最下面的像 Facebook、Instagram 这个信任度只到了…… Instagram 居然已经到了 9% 了啊,Facebook 只有百分之十几。
所有的、这几大科技公司,不信任它的人都远远多于信任它的人。 那这些不信任它的人,总是要去找一个方法,—— 如果他们有机会的话,总是要找一个方法。
这件事大家在中国其实也发现了,这些年信任腾讯、信任美团,—— 虽然你还不得不用它,但是对它反感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了,我们也在新闻中看到这样的事。
23、
这些不信任来源于很多方面。 还有刚才我们说的、它基于这种广告的盈利模式。
这些年,因为广告这个推送,实际上太准了。 它们拿走了太多大家的个人数据,造成了很大的隐私问题。 最后人们直观的反应是,觉得好像被监听了,我今天跟朋友聊了一件什么事,转天我就可以看见广告。
人们觉得是被监听了,虽然可能这个不是通过监听这种方式产生的。 就是因为你所有的活跃都在这个平台上,你朋友的活跃也在这个平台上,所以实际上这些服务商知道你所有的秘密,知道你朋友所有的秘密,也可以计算出来有可能你跟朋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去给你推送广告。
但是所有的、这样的行为都增加了不信任。
24、
前面说的这些不信任、这些垄断、这些对数据的担心、…… 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在 2021 年能开始谈这件事的原因。
我这里还有一个 2020 年的调查,也是美国的社会调查。 结果是:
89% 的人,都觉得科技公司对它们产品太不透明了。
75% 的人,说比上一年更不信任它们了。
88% 的人,对 AI 、对于这些基于数据、使用个人数据进行的算法,觉得它已经是一个非常紧急的情况了。
但是另外一方面是:
只有 45% 的人去改过他们的隐私设定,
而且只有 16% 的人不再用这些产品了。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没有什么选择,不用它就没办法。 所以再反感,也得捏着鼻子用下去。
25、
但是大部分人是同意的,现在社交媒体这种算法,基于算法的这些推荐,实际上让用户极化了。
这个我相信大家也有体验,就是在朋友圈里面发生的争吵越来越多了。 有很多人发的内容,你就觉得完全看不下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实际上已经不再发朋友圈了,其实我自己也不再发了。
全世界范围内,对这些科技公司、几大科技公司的信任已经算完全破灭了,broken。
26、
说了这么多,大家开始一定很关心,这个到底解决方案是什么,RUM 想提出什么。
前面发过整个的架构图,到这个时候,我可以来大概地介绍一下整个系统的架构是什么样的。
RUM 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的社交网络。
它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我们会提供一个私有的链。 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区块链,而且这个区块链的产生非常迅速,就是你打开这个软件、打开这个 APP,你随便就可以创建一个自己的区块链,没有成本。 一个区块链对应的就是一个组(Group),或者反过来说,一个组对应的就是一个区块链(Group Chain)。 我们用一条区块链来保证这个组里所有的人看到的内容是一致的。
27、
但它跟我们现在用的这些链不一样的是,它只有在产生内容的时候才会产生新的块,这样它的体积就很小。
实际上,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这么理解。 使用这个系统的人,你付出的存储,就是跟你有关的存储。 比如说,你参加的组里面讨论的内容、你自己发的内容,这些东西都被写到这条链上,它只跟参加这个组的人分享,跟其他人没有关系的。 不像是比特币,无论是不是你发出的转账,你都要去为它挖矿、都要去存储它,这个东西膨胀的很快。
我们把它分到私有化、私有的这个层次之后,它的膨胀就很慢。 只有跟你有关的内容才会被你存储, 而且这些跟你有关内容,你一定会看的, 所以你存储它并不亏。
28、
在这个私有的、基于组的区块链之上,还有一条公有的链(Public Chain)。
这条链主要是用来附载智能合约的,而且这个公链(Public Chain)跟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是兼容的。 因为这些年,大量的金融应用都是产生在以太坊上的,围绕以太坊的开发者也足够多了。 PRS 以前做过很多 EOS 相关的兼容的应用,但是今天我们看来,以太坊肯定是一个更标准化的方法。 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以太坊上的资源互换。
昨天很多朋友关心 NFT 的问题。 如果跟以太坊可以方便地进行资源互换之后,这时候 NFT 就可以被挪到私有的链上进行,也可以被挪到 mixin 上进行,这时候整个的灵活性就变得比过去强很多了。
29、
在这个基于组的私链(Group Chains),—— 基于组不是一个私链,是无数条私链,等于每一个人可以拥有无数条私链。
在这个上面之上,我们就可以建立很多 app。 具体 app 能做什么呢? 下面我们有一部分专门讲,我现在只是把这个架构图先明确一下。
然后在 app 之外,还可以设立一些网关(Gateway)。 这网关就是完全属于你个人,为了使用方便而设立的。 比如说,你想把它转到 mixin,想把它转到 telegram,你可以通过一个网关把这个系统里面内容转给你自己,你就可以在其它的平台上看到它了。
30、
到这个时候,我就可以把前面发过的架构图再发一次了。
经过前面这些讲解之后,这个架构图应该就清楚了一些。
它实际上最下层是一个叫 Gossip Network 的东西。 这个 network 的特点是,它没有中心节点。 即使有一些服务器,这个服务器只充当地址本的功能,这个东西完全是可有可无的。 它是完全由每一个个体、人跟人之间互联的。
为什么叫 Gossip 呢? 其实就像传八卦一样,你告诉他,他告诉他,每个人告诉自己周围的朋友,最后这件事就是所有人都知道了。
在这个网络上,我们跟其它的 Gossip Network 有一点特殊之处是,你最后只会拿到你组里面的所有内容。
31、
我们用另一个角度说,实际上是所有的内容—— 这个 transaction 是在这个 Gossip Network 上去传播的,经过人跟人之间互相去传播的。
但是只有在你组里面的内容,最后才会被参加这个组的人收集到,然后这个组的人会根据收集到的 transaction 按照一定的规则去产生块,最后保证组里面所有人有一条被强制同步的、数据完全一致的、不会被改动的区块链(Group Chain)。
32、
通过区块链同步到本地之后,一个组内的内容就比较有想象力了,它可以是任何东西。 它可以是一个微博,它也可以是一个 Instagram 这种照片流,它也可以是其它的东西……
因为我们上面有一层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这一层。
这些内容加上智能合约之后,就可以产生更多的应用。 比如说,去给内容付费,去做收费进群,…… 所有东西都可以基于这个产生了。
而且,产生的货币和金融交易,它还可以跟以太坊主网去做直接的资源互换,这时候就变得非常灵活了。 它解决了区块链世界一直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没有自己的内容系统。 所有的现在的内容系统,都需要依赖于某一个服务商,那就会产生“微博觉得自己有风险,就把你完全合法的账号炸掉”这样的问题。 通过这种系统(指 Rum 系统)我们就可以解决它了。
33、
我来具体解释这个系统里产生的一些概念。
第一个,我想先说组(Groups)。 组是这个系统最重要的基础。 因为所有人在这里边都是以组的形式存在的,哪怕一个人你也是一个只有自己的组。 下面所有的挖矿、所有的规则都是基于组产生的。
你可以理解成:组就像一个矿池一样。 一个人的组就是一个人的矿池。 同时组会收集 transaction 去把它变成块,把块连起来就是链。
我们第一步提供的,是一个单链结构,像比特币这种不分叉的,就是一条链。 之后我们会提供 DAG 这种可以分叉的链。这个组里面的数据结构就可以变的更为复杂,而且它整个效率会更高,大家可以随便的去在组里面产生树(tree)一样的结构,然后去收敛它,最后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为了保证内容的。
34、
transaction 里面包含的东西叫 message,叫消息。 每一个 transaction 都是携带着消息传到每个人手里的,这个消息的格式叫做 Activity Offnet(?) 这是一个 W3C 现在提供的标准。
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 W3C)是由会员组织、全职工作人员、以及公众共同组成的致力于发展互联网标准的国际化组织。 W3C 通过创立互联网标准及指导方针来保障互联网长期稳定的发展,开放万维网平台(Open Web Platform)是万维网联盟目前的核心工作。
这个标准很有意思。 它是一种自描述的标准,它描述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对象,它本身的产生就是为了去做去中心的社交系统而产生的。
我们把这样的东西放到 transaction 里面,去同步给所有人,它就可以在本地有一个通用的软件去解释它,比如说某两个对象什么关系。 像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说,我去评价了我一个朋友的照片,这个评价的行为就是一个 Activity Offnet(?),它最后被同步到所有人手里去解析它。
35、
所有的这些人、这些组,消息都是通过 Gossip Network 连起来的。 刚才介绍了,这里就不细说了。
36、
这套系统解决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前面说的内容没法承载的问题,这些年随着人们之前说的对服务商的不信任,其实有另外一个热词,叫做自架服务。
什么叫邦联制宇宙呢?就是说每个人去架设一个,—— 不是每一个人是每一组人,去架设一个自己的服务,不同的服务中心之间可以通过某一个协议连起来。
如果你十年前就经常在网上活动的话,可能对这个东西一点儿不陌生。 十年前这个东西的表现形式就是自架论坛。 2010 年在中国可能有几千个论坛,几个朋友因为某一个原因就可以架一个论坛自己用。
37、
过去架论坛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说因为共同的爱好,比如说因为一圈朋友之间想没事联系一下,在那个时候 —— 我们今天这些移动应用还没产生的时代,大家主要是靠论坛交流的。
这也是一个全世界共有的现象。
美国也有很多论坛,比中国更多,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论坛到今天还存在,而且它们在不断的衰落中。
社交网络抢了大部分用户流量。 实际上刚才说了,今天人们对这东西已经反感了,又开始往回去追寻以前用过的模式。 在这些年,最近三五年产生的新概念就是这个 Fediverse。
它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应用,叫做 Mastodon,中文叫做长毛象,它是一个这种自建的推特。
38、
这些年人们开始追寻这种以前的方式,提出这个新概念就是这个 Fediverse。
在这个概念下面有很多应用,其实最有名的是这个叫 Mastodon 这种东西,中文叫长毛象。 它是一个基于邦联制的推特,所以它的用途就是一群人可以自己架一个类似于推特和微博这样的服务站,然后不同的站之间可以通过这个协议连起来去互换消息。
它用的人还是很少。 因为自建站的这个方式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技术门槛比较高,你还需要有一个管理员,所以最后结果还是大站变得中心化。 个人想自己三五个人架一个中心,这个成本往往高到不是所有人能承受的。
39、
PRS 也做了一个这样概念的东西,就是飞帖。 飞帖,实际上是一个每个人可以自建的、共同创作的写作站。
飞帖官方介绍:基于 PRS 区块链的分布式的轻型写作工具及内容聚合服务。它提供了邦联制的消息互通系统,读者/作者群体可以自定规则,形成写作社区。用区块链作为消息总线,实现内容的发布和订阅。一键创建数字签名,PRS 链上永久确权。支持自搭建,已开源。
它的所有的内容,一产生就会在区块链上做一个标记。 一方面是确定了权限,可以为它去加合约、去销售它、去分享和付费,另外一方面是我们通过区块链把这所有的内容可以串起来。 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能连上这条区块链,就可以去获得你喜欢的那个飞帖站上面所有产生的新内容,然后就可以在你的订阅的客户端里面,把这些文章重组成一个列表去读,你永远可以看到它。 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半去中心的服务。 只不过是 Fediverse 这个概念,它始终需要自建服务,用起来还是比较麻烦。
40、
我相信今天在听我分享的很多朋友也自己试图去架设飞帖站。 那你中间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比如说,你要去弄一个主机,然后有基本的 Linux 的管理能力, 然后还涉及到备案什么一大堆问题。
这时候很多人就有疑惑说, 我只是想跟三五个朋友一起去分享我写作的内容,或者我每天看到的内容,我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
其实你所有的内容活动只跟这三五个人有关,这事儿完全是你们自己的事,跟任何第三方的服务商是没关系的。
但在今天这个互联网的这些技术架构下,你不得不去依赖于一些中心的服务商,你不得不去使用一个云服务、去找一个虚拟主机,你不得不有域名,那它带来的就是后面这一系列的问题。 哪怕你只是三五个人用,实际上你所需要花的技术跟三五千个人用也差不了太多。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今天说,说 Fediverse 已经是挺好的,但它不够好。
41、
这种东西,自架 Fediverse 的好处是,它确实给了用户一定的自由,而且确实把数据放到自己手里。 但是它不好的就是还是太复杂,而且对于一些人它甚至有风险。
因为你需要熟悉虚拟主机的管理和 Linux 的操作,你还要不停的要给它升级打补丁,要不然的话可能造成安全问题。 本来是需要把数据放到自己手里,结果搞不好反而更不安全,被别人偷走了,这就不划算了。 所以说,它是一个好的概念,但是它不够好。
那 RUM 要做的事呢? 它是一个完全 P2P 的。 就是不需要去做这些自架站了,我们用区块链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你只要去运行客户端,这些跟你相关的东西就自然会被同步到你自己的机器上,门槛就一下子下降了。 所有人,你只要有一台能联网的机器,有富余的存储和网络资源,你就可以去用它。
42、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到今天才开始提这件事。 好几年我们一直在提存储侧链,为什么一直迟迟没有完成它。 是因为到这几年,在社会人们的认知,和硬件的技术条件上,都已经到了一个突破点。
这些事都是在 2020 年到 2021 年,在这一年,尤其因为新冠疫情导致很多人在家呆着,有更多的时间去在网上活动,都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原因去影响的,让这个现实条件已经开始具备了。
比如说,长时间在线。
以前可能很多人拿着笔记本四处走,它其实做不到长时间的在线。 但这一年,你从 PC 硬件的销售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几倍于前几年的增长。每个人家也都有一台 PC 了,现在又回到了当年的 PC 时代,这样的好处就是大家都有一个能永远在线的设备了。
43、
这两年发生的变化,除了 PC 销量在一直在增加,另外一个好处是,所有的存储都在上升。 以前的个人存储没这么多,十年前可能 500G 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 PC 的存储容量了。 但今天 3T、5T 都已经很正常了,因为一个游戏今天都要过 1T 了。
我们就有了大量的存储,可以去存这些冗余的内容。 但是我们也没有像 chia 那种存储挖矿,你需要那么大的容量,每个人都需要 10t、20Tt 去参与挖矿。 在 RUM 的系统,你不需要这么多,因为刚才说了,你只是存储跟你自己有关的内容。 一个人一辈子能发的微博有多大呢?也就是几 G 了不起了。
今天计算机也足够富余了,当年是单核。你没办法一边运行计算机,一边在后台开着这样的一个同步的进程,还感觉不到影响。当时会觉得计算机很慢。
44、
今天 8 核 16 线程的计算机已经遍地都是,你开着一个进程在后台同步内容,也感觉不到慢了。
另外一个好处是,这些年浏览器的标准一直在提升。
我们 RUM 这套系统,它所有的数据同步是可以通过 WebRTC —— 今天标准浏览器都是支持它的,在浏览器里面,不装客户端,你打开一个浏览器就可以用它。
WebRTC,名称源自网页即时通信(英语: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的缩写,是一个支持网页浏览器进行实时语音对话或视频对话的 API。它于 2011 年 6 月 1 日开源并在 Google、Mozilla、Opera 支持下被纳入万维网联盟的 W3C 推荐标准。
另外一个好处是,随着这些年币价的上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这些概念已经算深入人心了。所有人都知道它不再是一个虚幻的想法,它是真实可用的、是存在的东西了。
这些都是我们在 2021 年可以来提出这些东西的实际的物理基础。
45、
另外就是一些技术基础。
像我刚才讲过这个 Gossip Network,这个协议是哪一年提出呢? 是一九八几年,这个概念就已经被提出了,这个协议已经被设计好了。
其实我们说起区块链这些 P2P 的概念,很多东西都要回到八十年代。 比特币这种,一开始概念都是八九十年代就提出的。 但是只有到这些年,人们才真正用起来。
Gossip 协议也是八十年代就提出了,但是在那个时候的网络状况下,像刚才我说的这些硬件设施、网络性能都达不到,那时候人们觉得这个协议很奇怪: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个人跟个人连接的系统?我们只要把所有东西推到中心化的共有云上,这个东西速度又快,性能又好。这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所以从八十年代,直到 2010、 2015 年吧,在几十年里面,人们一直是把东西往中心化去推的,因为那是效率最好的解决方案。
46、
我们刚才说了,我们使用的这个 Gossip Network 是一个基于组的系统。 一条消息不会真的像八十年代设计的那样,走遍全网所有节点,而是走遍一些跟自己有关或者有可能相关的节点。 你订阅了哪些组,和跟你相关比较近的朋友、你们有连接关系的,这些人才会收到这个消息或会去做转发。
但在整个转发的过程中,如果它不是这个组的成员,它没有这个组的密钥,它也只是帮你转发消息,它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它也看不到。 这个是可以保护安全的。
在这几年,最好的变化是 libp2p 的团队做的一些非常基础的工作。 像 p2p 这些都已经算是实践的标准库了,然后它们也实现了一个 Gossip 的协议。 这些东西都可以节约我们很多的开发精力。
哪怕是三年前做这个事,很多东西都是从零要自己写的。 今天已经有很好的技术基础了。
47、
这些年想通过纯 P2P 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团队,其实有很多。我这里随便列出一些。
BT 大家都知道主要做的是大文件下载。 大文件下载它的效率就非常好。但对于小文件、尤其是行为的同步,它就不合适。
后来有人基于 BT 协议改了一个项目叫做 Zeronet,它做的是网站的同步。 就是说,你可以去 BT 网络上放一个个人网站,对它有兴趣的人就会帮你同步下来去共享给别人。 但它的问题是,个人网站在今天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主流应用了,而且基于这种小文件的协议, 在 BT 协议里面,这么小的文件实际上在 BT 协议上上传去分享是不划算的,所以做 Zeronet —— 也是它就越用人越少。 因为它确实不好用,而且需求不大,那越用人越少,到今天可能已经变得没有多少人用了。 我当年还用过一阵,但现在已经没多少人用了。
48、
那 IPFS 和 filecoin 这俩其实是一个东西,跟我刚才说的这个 libp2p,这三个其实是一个团队做的。
IPFS 做的是纯的文件分享,没有激励。
filecoin 是提供了一些币的激励,所以今天很多人也来挖这个文件挖矿。 这两个东西做的都不错,但是它们的思路仍然是解决文件和文件夹共享的。 虽然它有经济刺激,但它应用都是在那个方向,都是文件分享,私有云,都是这种东西,没有去想解决社交网络跟人们的行为问题。
为什么我们在集中想解决行为问题?
因为在今天 SNS 已经是同质化的应用、统治性的应用,它占了互联网上的主要流量。 你所有流量的分发其实都是要基于 SNS 的。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光解决文件是不够用的。
49、
前面我已经介绍了 RUM 的架构,我们跟它们不一样的是,我们是真正通过一个消息网络去传递消息,而且这个消息是每一个人的在社交网络上会产生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以同步到跟你有关的人的机器上,人们就可以重组出一个真正的社交网络来,而且它不光是社交网络,可以重组出一系列的应用来。 这个就解决了之前说的这些问题。 当然我们会在其中有一些挖矿的机制,去激励人们尽可能的保证在线和分享资源,去保证这个网络稳定和足够的隐私性。
50、
这里我要分享一些在 RUM 这套系统上可能产生的应用。
我列出这么几种来。
首先是短文本、加上 RUM 这套系统、加上一个公开授权。
什么叫公开授权呢?
我把这个我的组的密钥 post 到这个 eth 兼容的这条主链(mainnet)上,它放在智能合约里面,这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去通过合约获取到这个密钥,这时候你就可以看到我发的东西,也可以同步我的信息。
这个东西相当于传统互联网的,就是推特和微博,它默认是公开权限的,所有人都可以看的。
51、
换一种方式,就是短文本、加图片、加上 RUM 这个系统、加上私有化授权。
什么叫私有授权呢?
我这个组的密钥不会公开地放出去,我只给特定的人。 我可能通过智能合约去写上一些人的 id,也有可能我就通过线下的方式,去通过其它方式去分享给我的朋友,这时候它就变成一个私有的网络。 它就相当于一个朋友圈一样,但比朋友圈实际上更隐私,不是任何人加你就能看到的。 你需要拿到这个密钥,经过一系列的授权流程才能看到。
52、
在这个完全私有化的这个系统里面,甚至可以是完全没有币产生的。完全私有的私有链,私有的网络。
它甚至完全可以和主网脱离关系,—— 因为它是一个开源的系统,人们完全可以建一个高度隐私的、只在自己网络跑的、有特定人用的这样的私有的朋友圈。
在这个层面上,它就变得合规性非常强,因为这里面连币都没有了,也没有经济激励,这个东西在任何地方都是合法的。
53、
再下一步,如果我们放了长文本、放了图片、在 RUM 这系统上、加上一个智能合约来授权它 —— 智能合约可以写各种条件的。
比如说,我们的条件就是你给这个智能合约得付多少个 RUM ,你就可以去拿到这个密钥,就相当于加到了这个组,这就是一个基于虚拟货币的知识星球。
或者可以用这种模式去产生各种应用,因为这个智能合约是非常灵活的,你可以写各种条件。
54、
甚至还可以更有意思一点。
我们还可以想象这么一个系统,用长文本、图片、加上 RUM 的系统、加上公开的鉴权,然后再加上一个智能合约用来收款和支付。那这个东西拼起来之后你会发现它是什么?
它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商务系统。它是一个在线购物系统,只不过是用智能合约和虚拟币产生的这样的系统。
你不用再去传统的这种电商网站上,也不用架设自己的电商系统,你只要用这么一套系统就可以在你自己机器上运行一个商城,然后人们可以在智能合约上去付各种各样的币,去付各种各样的 ERC20。
无论是你要拍卖正式的商品,还是要做 NFT 的拍卖,这一套系统都可以满足需求。
55、
如果让我总结这套系统能做什么呢? 其实它的潜力是很大的,因为它是基于人的行为消息的同步。
实际上我们在今天互联网上,好像除了一些实时的应用做不了之外,所有异步的应用在这个系统上都能做,并且它可以有合约去帮助它鉴权,可以有合约去帮它解决支付问题,还可以跟以太坊的资产进行互换。
这些所有的异步应用都可以做,而今天互联网上大部分应用实际上还是异步应用。 同步应用是很少的,比如说 IM 聊天这种是同步应用。比如说视频直播这种是同步应用。 那现在这两种事在这个系统里面是不太好实现的,这个还是需要中心化系统的。
但是,除了这些特别实时的应用之外,其它的东西在 RUM 这套系统上都能实现。
56、
有了这套系统之后,实际上这个中心、不中心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因为你可以在 RUM 的系统上,在这个主链的智能合约里,去 POST 你一个公钥。 POST 了之后,其实所有人永远可以通过这个东西找到你,只要你在线,无论你用什么系统、你被炸号了、你的账号没了、或者你忘了密码都没关系,只要你手里还有你的私钥、只要你在线,人们永远可以通过往这个组里面发消息去找到你。 相当于有的人 —— 每一个人,都有了一个永久不变的收件箱,人们永远可以找到你。 你在这个地方,你可以去随便发你的、不同地方的链接。 比如你想直播了,你就发一个直播网站的链接在这里就行了。 你用一下,下次你甚至可以完全换另一个,因为人们的关系是回到了你自己手里的,你可以控制你自己的数据了。
57、
谁是这个系统的潜在用户呢?其实是很多人。
刚才我们说了,现在已经到了 89% 的人对今天的中心化的互联网和这些大的科技公司们有意见。
这些都是我们的潜在用户,既然说到虽然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人去停用这些东西, 这是因为现在想不用它很困难,因为没有好的技术方案去解决它。 我们提供一个方案,这些人就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潜在用户。
我现在列出几个特征, 就是说:想拿回他们数据控制权的用户、在意隐私的用户、和内容的创建者。
内容创建者为什么单独提出来? 因为对于内容创建者,在今天这个时代,重要的是关系,有多少人订阅你、谁是你的好友,这个关系才是最珍贵的。 你只要有这关系,你可以不停地去把你的内容推给他们。 那家会去使用你的内容、去付费、去产生利益。 但如果没有关系,就什么都没有。
58、
还有一类人,是希望从网络上获得报酬的人,也就是挖矿。
实际上挖矿,是我们今天常用的一个说法。 它跟比特币什么的这种挖矿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会介绍挖矿这部分。
它(指 RUM 的挖矿机制)跟比特币这种挖矿不一样,—— 它不是那种耗能去挖矿的东西。
你看完了这些介绍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东西的合法性是非常强的。 它不仅合法,而且符合现在最苛刻的法律。
你说无币,它可以无币。 你说所有的数据隐私保护法,它完全符合,不管是欧盟的、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它都符合。 因为我们做到的事,就是让服务商没有办法控制用户的数据,所有数据都是由用户自己掌握的。 这里面不管是 GDPR 还是中国信息保护法,都是符合的。 这里面不存在服务商,也不存在有人去占领用户所有数据,更不存在去贩卖用户隐私去盈利的问题。
欧盟于 2018 年 5 月 25 日全面实施的《一般数据保护法案(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679/2016, GDPR )》,法案明确要求不论直接或间接识别到个人的资料,都属于个人数据范围,政府或者民间组织,均有义务保护因为业务需要,所搜集、处理、利用的个人数据。
59、
终于讲到大家关心的“挖矿”这部分了, 我在“挖矿”这个词上加了个引号,因为它跟,—— 刚才说了,它跟那种高能耗的挖矿是不一样的,因为不需要去建一个矿场。
在这套系统里面,实际上只要你用、你去使用它,就一定会获得一点点收益。 因为你使用它,你就代表了你分享了网络资源,去帮别人传递消息, 因为你要连入这个 Grossip Network, 所以你一定会帮别人分享一部分流量、一定会付出一部分网络流,和为自己的组付出了存储,这些都会获得整个网络的奖励。
奖励来源是很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整个网络释放的币, 另外一方面是一些手续费, 另外一方面是这些群里面会有自己的一个资源池,比如说进群收费,或者说群主提供的一些初始资金。 总之你一定会获得一点点收益。
60、
我们刚才说了,网络是以组为基础的。 一个组,在这里面就可以看作一个矿池。 当然这个矿池刚才说的,不是那种高能耗的大量显卡的那种矿池。
实际上就是,你既在这个组里面享受这个社交网络带给你的便利去跟别人交流、去看内容,同时你又可以挖着矿。
它这个系统基本上是一个 POS 的系统,因为这个系统的能耗很低。 在 POS 这个系统里面呢,你加进一个组的时候,你可以去抵押一些 RUM。 组长也会抵押金一些 RUM ,如果抵押得多,这个组变得很大,它在整个网络里就会占一些优势,就有更大的优势获得收益。
61、
这个逻辑是很好理解的。 因为一个组的组长,召集来了越多的人去参加这个组,就等于为这个 Grossip Network 加入了更多的节点。 这些人就帮助整个系统维持稳定性、去帮助别人分享流量,让这个数据的同步更快、更迅速、更稳定。 这个行为就会获得报酬。
所以一个有魅力的组长,可能会聚集一大批人, 这些人都去抵押一部分,让这个矿池就会变得非常大,就很容易从网络中获得收益。
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比如说一个组长如果他没有那么强的魅力,但是他肯出钱,他在组内部放的足够多的 RUM 去给大家分享,也可能聚集很多人加入这个网络,但不管用什么方式,反正你只要进入这个网络就为它做了贡献。 因为你要分享网络流量,而且去抗干扰,让这个网络变得更难以被侵犯。
62、
让这个网络变得难以被侵犯,而且也保护了别人的隐私。
因为总有人去试图把整个网络凿出来、去侵犯你的隐私、去知道谁跟谁是有好友关系的。 在这个系统里面,只要有足够多的人进来,这个好友关系就变得非常地难以被扫描出来。 因为整个网络的形状是一直在变的。 这时候这些人连,可能下面一分钟就又有一批节点加进来,又有一批节点离开,整个网络形状一直在变,它难以被扫描出来。 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被这些参与挖矿的人掩盖了。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保护你的隐私了。别人也没法去探寻出你的好友喜欢什么所以你喜欢什么,这样的行为在这个系统里面都做不到了。
63、
这些付出的资源和带宽,会根据整个网络的需求,就可能有时候网络上需要带宽多一点,有时候网络需要存储多一点,这个资源需求量网络会自己调整。 调整完之后就会产生一个系数,所有这些资源用这些系数去转化成抵押。 在这个网络,可以看作付出资源和抵押它之间是存在某一个系数的关系,只不过这个系数是动态的。 最后就变成了抵押之后去产生 POS,大家就可以逐渐地获得收益了。
64、
好,这个系统基本上就算介绍完了。从它的架构,到怎么挖矿,到人们在上面会有什么活动,有什么的应用,这个都介绍完了。
最后我想单独回答一个问题, PRS 跟 RUM 到底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如果你回去看 PRS 的结构,如果你从顶部往下看,PRS 是由合约和确权产生的应用,再下面是一套基于公有云的系统,或者是 P2P 的系统。 RUM 是反过来往上看,先看到了一个纯 P2P 的系统,再往上一层看到的合约,再往上一层看到的交易。 其实这两个东西,某种程度上只是看的方向不一样。
而当有了一个 P2P 系统之后,这个东西整个的愿景的实现,就变得更加的清晰和直接了。
65、
好,谢谢大家!大家也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了,我也就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以后可能这种活动会多搞一些。 今天就到这里。
有什么问题我现在来看一下,看看有什么没有覆盖到的,我来专门回答一下。
66、
有很多朋友专门问到了合规的问题,我可以在这回答一下。
这个合规性是很好的。
因为它是一个开源的软件,而且我们会用 GPL 授权,最保证开源的、最硬的这种授权方式。
而且我刚才说了,在最基础的这个层面,如果你想做私有应用,只要你组长在线,或者有几个人一直在线,这时候完全不需要币的积累。 哪怕在最苛刻的法律条件下,这套系统都是合法的。
在其它地方,我们现在的这个币,它完全是在网络里面基于应用产生的,它不会被定义为证券,这里边没有证券的问题。哪怕在美国,它也是合法的,因为它是人们是通过用这个币去产生应用的经济循环去付费建组,去付费找别人帮自己提供流量分享服务。
67、
或者是付费进组、去付费购买内容、付费分享内容、去付费帮别人推广内容、…… 所有东西它都是经济循环,这里面完全不会被定义成证券。
当然最后到我们更大规模的推广的时候,我们会找更好的法务团队,来帮我们确定每一个细节都是合规的。
68、
关于开发的时间表,7 月份我们会有第一个技术预览版。
第一步我们会做一个相对简单的共识,就是叫 POA 的共识。
它主要是面对这个私有的小规模分享,你可能就一个组长需要指定几个靠谱的人去帮你出块,这时候信任问题就很简单,只要大家一起产生随机数来轮流出块就行了。 因为人是你自己挑选过信任的人。 这一步很简单,因为里面也没有币的激励,不需要有币的激励,它合规性很好,也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这是第一步的测试版。 然后下面我们会一个一个版本去增加更多的内容,去把智能合约加上去,去把公网加上。 第一步我们会推出这个。
这里面我们也接受了一些以前的教训,以前我们做了很多合约,做了很多分布式的应用,但缺点是,它没有一个直接的应用入口让大家看见。
69、
所以普通用户总是在疑惑说:你们到底做的是什么,我看不到它。
在这一点上 mixin 做的就非常好。 mixin 始终有这么一个聊天入口,大家可以一边用,一边去熟悉它里面其它内容。 这是个非常好的方式。 我们也会学习这个,给大家一个应用入口。 你进到这个入口里面,至少你可以看到官方建立的这些群组,你可以到这些群组里活动,然后慢慢去建立自己的(组),这个网络就会逐渐地扩展开。
70、
关于推广的问题。
现在 RUM 的定位是一个社交网络。
虽然大家可能认为,社交网络,容易把它理解成一个产品。 但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它理解成一个产品,而是一种概念。 它是一个基于社交网络的、可以产生各种各样应用的、这么一个基础性的产品。
所以它的推广实际上自己会产生病毒推广。
因为你总是要拉你的朋友进来。 不管是为了让他帮你挖矿、还是为了让他帮你去负担网络的稳定性、或者是为了跟他共享内容、聊你们共同感兴趣的东西…… 它天生就带有病毒传播的特性,所以推广就会基于这种模式产生。
在美国呢,这个状况我刚才说了,在这几年,其实变得尤其的激烈。 人们一方面是因为各种原因不信任科技公司,另外也有一些原因不想在公开网络上说。 所以实际上人们是在寻找这样的产品的。 我们也会在这边去开始建立一些团队。
71、
所以我们在英文世界的推广,会先去找对这些东西最敏感的这些人。 像刚才我们说了,这些对数据隐私敏感、这些想取回自己的数据的人。 实际上它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选择,只不过没有工具。
我们会通过这样的感兴趣的人去入手,去逐步的扩展这个网络,也会在这边建立一些团队,去教大家怎么去使用它,这些都是下面随着版本推出,会一点一点完成的事情。
72、
所以 PRS 跟 RUM 也不完全是一个东西。
只能说它们的愿景有部分的重合,但是当时 PRS 也说过希望重构互联网,只不过在那个时候还缺很多基础,缺技术基础,也缺人们认知的基础。
今天这些基础具备了,所以我们也开发了几个月这个东西了,现在是一个时候去用这种方式去推广它。
刚才说了也接受了一些教训,做一个分布式只做协议这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真正的能代表你的应用,这时候人们才会被它吸引,用户也知道它是什么,所以我们就换了一种方法去做,而且这种方法会比过去那个清晰很多。
在上面建构的合约层也接受了一些教训。我们会去贴近以太坊的生态,因为以太坊的生态确实比较繁荣。
这些都是它的不同之处。
73、
RUM 的总量是 2100 万,这跟比特币是一样的。
现在流通的是 17% 左右。
因为现在兑换还没完成,兑换完成之后还有一部分以前没有用掉的,可能需要收回来。 最后流通量反正不会超过这个数。
最后我们会再更新一下所有的流通量是什么样的,然后我们会公示哪些钱包是团队持有的、是锁定的,哪些钱包是准备留着以后、给大家挖矿用的,这些我们都会公示的。 大家再稍微等一阵,等兑换的过程都完了,我们给一个更清晰的答案。
74、
确切的说,RUM 没有竞争对手,但是有一些类似的产品。
我刚才说的这个 Gossip 协议是 1987 年就有了。实际上几十年里面,一直在有人不停地做这样的东西。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获得特别大的反响。
只是到今天,我们认为整个的这个市场成熟了,这个技术也成熟了,我们可以去认真地去做一下这件事。
所以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竞争对手,而且它其实也没什么竞争不竞争的,反正是一个开源软件,有需要的人也没必要去竞争了,就拿去用就好了。
75、
然后有好几个朋友提了关于 NFT 的问题。
跟艺术家的讨论其实还在进行中。 我们讨论的是一个比较有名的艺术家,而且他的想法还是很有意思的,他有一套比较大的愿景,不是简简单单的拿自己一首歌来拍卖。
反正不管怎么说呢,这个计划还是会进行下去的,而且现在新的 RUM 是直接能兼容以太坊的生态的,这些做 NFT 实际上比过去更容易了。
我们先会搞一些小的试点,然后逐渐去把这个东西完善起来,最终一定会做的。 NFT 是一个对内容方面很重要的应用,我们会在这个系统上去逐渐地构建它。
76、
哪些工作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实际上大部分工作都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只是以前是很多基于 EOS 的系统,现在换成基于以太坊的系统。 最大的部分实际上是 P2P 这部分。 这个是完全重新写出来的。这部分是工作量最大的。
再上面的工作反而相对简单一点,只是新做的——因为是基于以太坊生态,还有很多新的问题要解决。 大致就是这样。
之前有很多交易啊、网关啊、和 mixin 的结合呀,这样的系统都是可以继续用的。
77、
好了!现在已经比预期的时间多了 20 多分钟了。
今天我想,既然没有其他问题,—— 我看了一下大家提出的问题前面都覆盖到了。今天我们是不是就到这里结束。 有其它任何问题,可以在群里提出来,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以后这样的活动会搞一些。 随着我们应用的推出,我们逐渐搞一些直播和答疑的活动,这样也能让大家能增进互相的了解,多用这些系统,以及提出一些意见,我们也可以针对它去修改。
好,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
发明了一个新的词,叫邦联制的宇宙,叫 。